近年来,福州市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原始创新供给,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以载体建设提升区域科创能力
自创区福州片区推出218项改革举措,其中61项为全国首创,形成以园聚链,以链促产格局。福州高新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福州软件园获评“中国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第一园”。科创走廊建成载体超700万平方米,集聚全市近70%的高新技术企业,片区内规上高企年营收超450亿元。鼓楼区人工智能、高新区光电产业入选2025年省级数字经济核心集聚区,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超7900亿元,占GDP比重56%。建成福建三峡产业园、连江可门园区等海工装备、化工新材料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40%。
二、以高能级平台驱动产业升级
2025年实现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获批结构化学等七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闽都创新实验室突破86项关键技术,荧光陶瓷LED封装技术刷新产品技术指标,产品进入日、韩、美市场;“量子云码可信溯源编码”入选2025年国家专利转化优秀案例,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的防伪溯源。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建成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示范工程。落地全省首家光电信息中试平台,推动成果产业化。
三、以科技创新激活企业发展动能
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以1.8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研发投入6.66亿元。2023年全市R&D经费达306.17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突破300亿元的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59.36亿元增至2024年136.1亿元。国家高企达4678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企数136.4家,全省第一,高企营收3298亿元,带动就业34.8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