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平市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引领,立足南平水、茶、笋竹、白羽肉鸡等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助力“土特产”食品开发、生产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突破,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领域新质生产力。
一是突出平台聚能,构建政企研协同生态。南平市科技局与市属国企实业集团共同出资建设全省首个农产品深加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本地食品产业需求打造肉类加工、笋菌素食加工和茶果饮品加工三条标准化中试生产线及一个研发小试平台。成立大武夷绿色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并依托武夷山水公共品牌开展市场化运作。引进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破解生态食品深加工技术基础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升级困难等难题。
二是突出链条服务,贯通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运营公司联合技术专家常态化走访企业收集技术需求,已与圣农集团、联华七贡、乡愁食品等1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链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食品领域科技成果,与市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鲜笋常/高温抑菌等关键技术12项,申报专利5项。通过“承接委托开发+自有市场渠道”的成果转化双路径,带动新增产值超亿元。茶啤酒、即食莲子、脱骨鸡爪、武夷山熏鹅等新产品已实现标准化量产并投放市场;鳗鱼、笋脆等新产品陆续进入样品验证,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突出环境优化,厚植多要素支撑沃土。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柔性引进江南大学、省标准化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已组建专业人才团队5个。实施市级“揭榜挂帅”、校(院)地合作等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构建。通过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出定制化科技金融产品,助推研发中心与食品企业合作投资产业转化项目。着力构建“人才一项目一金融”三位一体的多要素支撑体系,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